总论:
树立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加快实验室建设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科发展和资源整合的良性运行机制。在实验教学内容上,针对学校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逐步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增加开放实验的学时数,并注重采用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实验室环境、用房等设施,并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网络化、智能化。注重实验室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实验室人员努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上,逐步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建设一支适合现代化实验教学的实验室教学和管理队伍,并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目前理论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实验教师参与理论课教学,并鼓励学科带头人或高水平的教师投身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
|
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物理实验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它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到了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室是学校重要实践教学场所,为支撑和保障学校本科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示范中心的建设,可进一步提高我校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校内实验教学与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重组;推进校际间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把我校实验室建成综合型,开放型,研究型实验室;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
建设现有基础(包括管理体制、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实验队伍、仪器设备、开放管理、环境与设施等方面):
管理体制: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采用校、系两级管理模式,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均由学校任免。学校有分管校长管理中心的工作,设备处和教务处分别主管中心的设备和教学等工作。中心有五年和三年整体规划,并有年度阶段建设目标。实验室建设注重与学科的发展相结合。学校每年度对全中心人员按要求在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业绩与年岗位津贴和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实验中心配备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的维护,并参与部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树立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科学实验素质培养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改革原来以基础实验为主要实验教学内容的教学体系,经过迎接评估的几年努力,已初步建立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开设基础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并逐步开设设计应用性实验。对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制订物理实验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时数。不断探索和实践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并在实验项目中突出“三个基本”的强化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素养。
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承担全校大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和应用物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面向全校电子工程系、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与科学系、应用物理系、化学系、数学系、教技系等7个系的电子信息、计算机科技与技术、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环境工程等17个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实验A、大学物理实验B,学时数51学时,面向应用物理专业开设普通物理实验,学时数为100学时。开设热力学、电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实验,开出的实验项目总数为34个,每学年参加实验学生数为1800多名,实验人时数达8万左右/学年。
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物理实验课程为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在实验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的教学理念。近几年在迎评促建过程中,不断地改革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淘汰了一部分内容比较陈旧的实验,新开设了密立根油滴实验、全息照相实验、霍耳效应测磁场、光纤通信等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础实验、提高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应用性实验的分层次教学体系,努力使物理实验课程在体系与内容等方面满足现代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4)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的方法和进度。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着重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实验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的教学方法;对民办学院的学生和部分实验能力和物理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注重基本训练,如:物理量的测定、基本实验方法的训练等,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多指导、多讲解,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验方法和手段,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应用CAI实验教学软件,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在引进实验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实验中心根据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需要,开发设计了《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软件》,该软件使教师和学生从大量繁琐的运算中解脱出来,并从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中得到新的启发,更容易验证实验结果、更深入体会实验意义。
软件包含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列表法、图示图解法、最小二乘法等)等知识要点。内容包括:
随机误差计算—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不确定度的计算—计算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最小二乘法数据拟合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寻找经验公式的形式和验证实验的意义,并根据经验公式和实验数据生成数据表格和拟合曲线图和描绘数据点,直观地反映实验结果的信息。
实验考核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期终实验考核成绩两部分,平时实验成绩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各占20%、30%和50%,强调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总成绩中平时和期终的比例约为80%和20%,期终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
5)教学成果
获2002年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创新”科技作品和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优秀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苏州市2003年科技进步三等奖,苏州市优秀论文二等奖。苏州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级以上职称专职实验室人员能平均两年发表1篇实验教学研究论文,实验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能在国内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并有论文被SCI、EI等收录。
6)教风与学风
实验教师备课认真,实验准备充分,实验指导过程中能及时处理各种情况,对学生指导认真细致,注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受到学生和督导组的一致好评。
学生能在实验前预习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如在全息照相等实验中思维活跃兴趣很浓。有严格的实验考核制度并遵照实施,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7)教学效果
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理解实验的原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观察实验现象,并读取实验数据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正确表达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误差分析。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教材:
2003年以前主要选用华中工学院等编写的《物理实验》教材和部分补充讲义的形式。2004年起由于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实验教材内容和形式需要适合实验教学的需要,我们选用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和物理实验中心自编的实验教材相结合的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校实验的特点和实验内容的改革,不断地完善自编教材的实验内容,目前,该教材已基本符合学校物理实验的需要,正准备在近期出版正式投入使用。
实验队伍:
实验队伍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能团结协作开展工作,爱岗敬业。实验专兼职教师能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大学物理理论教师参与实验教学,高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督促和鼓励具有硕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积极投身实验教学中。
实验中心主任有高级工程师技术职务,并在职攻读光学工程博士学位。
实验中心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目前专职实验教师相对少,下一阶段拟加强专职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验中心注重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目前平均每一年送一名专职实验教师进修学习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仪器设备:
为了迎接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教学水平,近五年学校投入380余万元更新和添置实验仪器和设备,主要用于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准备开设的设计性实验,以及增加实验仪器的台套数,使学生实验由原来的每个实验项目10台套增至每个实验项目20台套,实现了学生实验一人一套的评估要求,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中心设备采用资源共享,仪器使用有记录,所有仪器和低值耐用品均登记注册有帐,仪器设备实行专人计算机管理,固定资产帐物相符率100%,仪器设备完好率目前90%以上。平均更新率符合评估要求。
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目前,我校由于实验室人员和条件等限制,还没有大面积地推行开放实验,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开放实验的学时数和实验开放的范围。
环境与设施:
实验室面积满足教学需要和实验室评估要求,定期对实验室的门窗、桌椅和锁扣进行检查维修,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验室走廊内均配备消防器材,有专人负责管理,保卫处负责对实验室全体人员进行消防器材的使用培训,定期更换消防液。目前实验室人员都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并有较强的安全消防意识。 |
建设目标、思路及主要建设内容:
物理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过去的验证性教学、从理论课的附属地位,已经变成了独立的教学体系,成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以国家示范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为要求,逐步规范实验室管理,进行实验室教学改革,把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成为既是学生的基础实验课,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及实践能力且有创新精神的全校公共实验课程。
1. 积极开展教改和课程建设项目,重新审定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比例、增设设计型实验,形成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科学合理、相对独立的新体系,建立开放实验室。
2.完善和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等教学资料,二年内正式出版《大学物理实验》教材。
3.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模拟演示实验室。
4.完善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计量及定标工作,建立实验室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实验装置的研究和自制工作,改进现有的仪器设备。
5.在建立实验中心校园网站的基础上,建立物理实验室网页,逐步做到网上通知、网上登记、网上辅导。
6.健全实验室防火防盗系统,建造文明卫生安全、舒适优雅的人文环境。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职人员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三年内有二名在读硕博毕业,取得相应学位,并大力引进高素质实验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改善从事实验教学和工作的各类人员结构,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整体水平,其中高级职称和硕士学历占50%以上。 |
资金来源和年度资金安排(包括年度投资计划、子项目投资计划等):
资金来源主要是省教育厅资助和学校配套为主。计划四年完成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第一年以学校投入为主,资金约30万,调研和进行教改立项,在光纤通信实验平台上增设8-10个综合性实验。
第二年省教育厅和学校1:1投入,资金约60万,增设6-8个设计性实验并建立模拟实验室,开发实验教学软件和大面积实施现代化实验教学。
第三年省教育厅和学校1:1投入,投入资金为60万左右,增加4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全面提升物理实验的层次。
第四年省教育厅和学校1:1投入,投入资金为50万左右,加大开放实验室的比例,建立网络化管理。
|
建设具体实施计划及进程安排:
依据实验教学大纲,在现有基础实验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开设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其中基本实验的比例占50%左右。
进程安排:
第一年 完成综合性实验项目及子项目达8-10个。
第二年至第三年 开设应用性和开放实验项目达10-12个,并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第四年 加大开放实验的力度并实现网络化管理。 |
校内外共享机制:
人力和设备方面 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系内外和校内外
在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加大硬件建设投资力度,整体上使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规划化管理上一个新台阶,确保物理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适应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物理实验室的人员设备资源为多方共享创造条件。在目前与民办院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与校外优秀高等学校的合作,逐步加大与苏州国际教育园内的高等学校的资源共享,建立一套校内外共享机制。 |
预期效益分析:
目前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的教学任务是:每学年承担40多个班级的物理实验任务,学生人数约1800名,实验室开设34个实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教育的大众化,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指班级数和人数)也会相应增多。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内容的更新和拓展,近两年内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大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使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占50%。建立开放实验室并使开放实验课时数达到示范中心的要求。较大范围内使用现代实验教学手段,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开发各种实验教学软件,并使用于到学生实验中。反映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成果的新编实验教材出版。实验室队伍从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职称、学历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建成一套网络化、现代化的实验管理体制。发表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论文。培养一批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保障措施:
实验室已于2004年底通过了省评估院的评估。这表明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等其他硬件设施均已达到了省评估院的要求。学院高度重点基础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中心已申请财政部专项基金,相信随着逐年投入的增加,硬件设施将会更上一个台阶。师资队伍方面,学院还准备不断引进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另外,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师也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因此,物理教学实验中心通过努力能达到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 |
学校意见:
(公 章)
2005年6月28日 |